不时出现在社交版、企业家颁奖礼、接受过众多媒体专访的Datin Winnie Loo,是我们熟悉的大师级发艺达人。她长期保持高贵优雅的外表和形象,本身就是A Cut Above的最佳代言人。
她从一家小发廊开始奋斗,一步步开创多家时尚美发中心,名誉海内外。这需要经过几个年代的风雨和考验,才能持续维持成长,当中的经验和智慧,有太多值得后辈和新进企业家学习的地方。若要Winnie Loo谈数十年的创业路,短短几页篇幅并不能尽述。不过,她给创业者很有力量的一句话。
“人们常说,一件事情杀不死你,就会让你变得更强(What doesn’t kill you keepsyou stronger)。企业家怕失败,不敢尝试,就永远不可能成长。不试过,又怎知道不可能做到呢?历史,就是失败所创造。”Winnie Loo的事业历程,就是从一桩桩看似不可能的事件开始。
Cut Above钻石般精工雕饰
70年代后期,她是一名在升学路徘徊的女生。因为爱美,对理发非常有兴趣,她放弃原本要念的商科,转而到英国的学院念发型课程。这对当时的亚洲女生来说,是特立独行的事。她回忆说:“况且,我来自经商的家庭,我的父母亲怎么可能让女儿去学剪发?”
不过,有主见的她,坚持完成了两年发型课程,追求自己的理想。毕业后,她到新加坡的发廊工作。“以前的新人,肯定会被旧人欺负,就像不成文的规定。”新人需经历的各种艰辛,Winnie Loo也经历过。以至于日后她建立自家发廊后,非常注重团队之间的友爱关系,不让新人受到无理欺压。
在发廊工作约1年后,Winnie Loo就开始自立门户了。她先是和一名客户合伙开设发廊。1979年,第一家A Cut Above诞生。“采用Cut Above这个名字,因为它让我联想到打磨钻石那样的精工雕饰。”
合伙一阵子后,Winnie Loo发现,自己其实可以独立打理发廊。于是在她的男朋友(后来成为丈夫)建议和资助下,,收购了伙伴的股份。“我正式有了自己的天地,决定要努力‘把它做得美美的’。”她笑说。“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,要做就做到最好。我希望把发型的独特文化带到马来西亚。”
当其他本土发廊还是用传统方式剪发时,她采用西式先进做法,“例如以前的人洗发,要用一把大刷子,我从不这样做。我把在外国学到的新方式,应用在我的发廊,不断给客户新建议。或者当时也没有很多摩登的发廊,很快客户就能接受我了。”
她不会盲目跟随潮流,反而会以合适的方式带动本地潮流。就如她目前的浅色利落短发,令到不少人模仿。她笑说,“我本身喜欢简单利落的发型。几年前,因为白发增多,我塑性把头发挑染成浅色,看了较清爽,没想到有不少年轻人也这样做。时尚业者勇敢做新尝试,才能带动大家的灵感。”
话说回头,她的第一家发廊位于Jalan Raja Chulan的Wisma MPI商业大厦里,她很记得,“只是428方尺的小发廊”,但那却是她努力打拼和成功创业的地方。有别于其他发廊只做街坊生意,她的客户都是商业人士。“别看店面小小的,大厦里有很多企业家和商务人员来来往往,很多都来我的发廊理发,甚至有皇室成员。后来都变成了我的熟客,是我广泛人脉的缘起。”
“也许,我一开始就走对了路线,在商界里建立了网络。一传十、十传百,客户推荐客户,包括很多香港明星,他们来马宣传时都让我打理发型。”然而,不管客户来头名堂大小,对她而言都一视同仁,“我负责专注为每一位客人美发,一视同仁。”
由于生意火红,促使她很快开设第二家。“有一个客户热烈建议我在KL Plaza(如今的Fahrenheit 88)开店,并特地为我保留一间千尺的店铺,我就顺势开分行了。”她笑说,“分店开张那天,我邀请了明星米雪等人来剪彩,都是我的熟客兼朋友,比那家商场开幕时的场面还热闹!”
成功创业并没让她松懈。开业初期,老板是她,员工也是她。虽然Winnie Loo并不靠理发来维持生活,但是她对美发的热情,加上本身的拼劲,即便结了婚、怀孕时期,她也常常从早到晚站着为客户理发。她笑说:“因此每次怀孕都会早生,坐月子也很快结束。”她解释,“也许,身边不少人都是企业家,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也是很努力的商人,耳濡目染之下,我不会在事业上偷懒。”
崛起为城中名人圈发廊
80年代后期,Winnie Loo的丈夫(拿督张荣茂)打算转换行业跑道。在Winnie Loo建议下,丈夫加入A CutAbove,公司正式以企业化形式运作。
“当我们的两个儿子陆续长大,发廊的生意走上轨道后,我认为是时候把发廊业务‘做大’了,但是,若只有我自己经营,很难腾出手去兼顾公司发展。丈夫加入后就不同了,他以企业家的思维和经验,帮我规划公司内部行政和管理。我们开始进军商区商场,开设更多家分店。”
现代时尚感、有口皆碑的手艺,让A Cut Above崛起成为城中时尚人士和名人指定的发廊。与A Cut Above密不可分的Winnie Loo,也逐渐成为了本地名人之一,深受客户与业界的认可。到了90年代末,她意识到当公司发展到了一个地步,则需要以系统化的培训方式才能茁壮成长,让团队有更好的提升,同时为这个领域培养更多人才。
“我不时受邀到国外交流或演讲,早已有不少人建议我应该分享自己的技巧和才能。2002年,我开始着手研究这件事,决定以本身的经验和知识,设计一套专属A Cut Above的课程,开设了全面的发型培训学校,目的是让学生以正统的方式学手艺,发展兴趣或事业,毕业后不一定要在这里工作。结果A Cut Above学校吸引了国内外的学生前来报读相关文凭。”
如今,儿子也是公司一员,负责行政、维持和提升公司。Winnie Loo的个人事业成功转型企业化。
把危机与艰辛看作磨练
业务扩充和成长带来成就和收获,同时伴随各种挑战。“创业肯定会有障碍,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出现障碍。”她说,“例如每次开分店,是向好发展,让人开心;同时,也会有员工离职。培养发型师需要时间,每次有人离开都是可惜的。甚至,有的发型师和客户一起另起灶炉。”
“发生好事,或会令同行嫉妒;发生危机时,行内人就会说,‘这次Winnie肯定做不下去了’。然而我们都挺过来了。我发现,员工离开并不全是坏事,这样才能吸纳更合适的人进来。”她说,要记住的是,那些艰难时刻所带来的磨练和进步,千万别被挑战击垮。
她语重心长说,“除了要手艺好,这个行业其实是‘人的行业’,客户和发型师都是人,业者要处理和面对的人事物不少,拿捏的准,很重要。此外,还要懂得理财和规划。所以手艺好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经营发廊。我见过不少新进业者,原本雄心勃勃开业,结果经营不善,亏本收场。”
回想往事,她笑说,“回头想想,也许这就是人生。如果太平凡,我现在就没有故事可以告诉你了。这40年来遇到的事情太多,如今说起一些,反而让我有怀念的感觉。”
她建议,“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失败,但是,大小难题肯定有。人生很多劫难,如果遇到了,千万别陷在里面,要调适心情,走出来。提醒自己,拿得起,放得下,做正当和正确的事情。”
老板EQ影响员工客户去留
除了经营发廊和学校,她也用心经营团队。“我逐步从各种人事问题中学习和进步,我希望我的团队文化,是如家人般一起工作和努力。有表现、有资历的员工,我衷心希望他们能被适当提拔,像一家人般一起成长。”
她常鼓励员工要互相尊敬。就如之前所说,欺负新人的事件并不会发生在她的发廊。“我也不会在客户面前责备做得不好的员工,我会过后才跟员工解说。也许这样的方法,能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去进步与成长,反而令他们珍惜工作机会。”
她笑说,“若没有好的做事方法,我们应该坚持不到40多年。过程的确不简单。爱的文化很重要,EQ很重要。虽然现代有人工智能,但是发廊的工作,是混合了爱心的手艺,是机器代替不了的。员工和客户,都会感受到我们的爱。”
“不少老客户从我打工时就由我理发。有几位70多岁的客户至今还坚持跟我预约。我们可以边谈天,边做发型。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情谊来建立。”
活到老学到老 才能永续经营
不管从事什么行业,要长久经营,业者必须终身学习。WinnieLoo也亲身做到了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她近年完成了MBA课程,希望自己同时能掌握艺术和企业的能力。
她说,这,是她想给年轻人的建议,尤其是从事手艺或艺术行业的人。当有了技术后,接着就要懂得经营,才能把事业做得更好,并钻研更有意义的人生。“就如我,虽然擅长做发型,但现在你若给我一把麦克风,我也可以上台和大家分享经营心得,进一步把才能延伸,自己则能得到不同的收获。”
她说,“千万别说‘我已经做了数十年,没什么好探究的了’,这样会失去对本身专业的兴趣。”保有行业热情,不停止学习,才会继续推动自己,有资格去培训学生,给团队做榜样。这样,不管经过多少个年代,都能继续走在行业的前端!